当前位置:首页 > 含乳饮料 > 正文

抗联名将魏拯民将军的墓地在吉林吗「」

  • 含乳饮料
  • 2024-06-25 15:10:23
  • 411
  • 其他内容没有找到TXT文件。
摘要: 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辟谣深山藏日军墓碑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辟谣深山藏日军墓碑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抗联...

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辟谣深山藏日军墓碑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辟谣深山藏日军墓碑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
抗联名将魏拯民将军的墓地在吉林吗

承蒙邀请,说道抗联名将魏拯民将军,相信每个人心里的滋味都是既尊敬又沉痛,魏拯民将军一直作为杨靖宇将军的左膀右臂,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,便又接替了杨靖宇将军的重担,成了抗联第一路军的总司令。

魏拯民将军生前一直在桦甸大地上抗击日军,取得了很多著名以少胜多抗战大捷和很多不可思议的战绩。直到生命的尽头,也将最后一滴血,撒在了吉林桦甸这片英雄的土地上。

抗联名将魏拯民将军的墓地在吉林吗「」 含乳饮料
(图片来自网络侵删)

全国抗战爆发后,魏拯民将军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起草《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》,号召东北人民同全国人民团结抗日。

在此期间,抗联第一路军在桦甸大地,先后进行了“奇袭红石砬子集团部落、大柳树河子打伪靖安军、攻打木其河林场、老营沟歼敌、奇袭会全栈等多次战斗。其中在柳树河子一次性歼敌500多人,还击落敌机一架、在敦化寒葱岭战斗中击毙日军讨伐司令松岛少将、活捉伪敦化副县长三岛。

1939年10月,由于日寇的疯狂围剿,抗联一路军处境困难,在桦甸白山头道溜河召开高级领导干部会议,会议绝决定化整为零,魏拯民将军继续在桦甸与敌人周旋。

由于常年的紧张、艰苦、频繁的战斗,再加上饥饿、寒冷、缺医少药,使魏拯民积劳成疾,行军作战中常常昏倒在地。

1941年3月8日,魏拯民病逝在桦甸县夹皮沟镇牡丹岭二道河子抗联密营,年仅32岁。

魏拯民牺牲后,日军割下烈士头颅,焚烧烈士遗体。

1961年10月23日,烈士遗骸调查队在此地,按照汉族风俗,将遗骸装殓在特制的骨尸盒内,重新厝葬在密营。是年12月,中共桦甸县委、县人民委员会为烈士墓重新树立一块石碑。

魏拯民将军为国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时刻提醒着我们,在今天我们享受和平幸福的静谧里,也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,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牺牲的英雄们,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,也是最值得我们瞻仰和学习的人。

魏拯民山西人,燕京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,在校时受党指示来东北领导抗时武装,最先来到东满一烟集(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冶州首府延吉市)开展工作后又前盘石吉林华甸等多地领导武装斗争,与杨精宇(河南省人)金日成(延边安图人朝鲜领导人)李延禄李延平(兄弟俩人延边延吉人)周保中(云南人)赵尚志(辽宁朝阳人)陈翰章(延边敦化人)童长荣(安徽人燕京大学毕业)等等等领导东满南满抗日。

没错,魏拯民将军的墓地就在吉林,确切的说是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东北12公里黄泥河岭英雄峰西麓小二道河子沟源头。是魏拯民将军牺牲后,新中国成立后,由桦甸当地于1961年年末立的石碑,墓碑尺寸为高1.2米,宽0.4米,厚0.1米。



魏拯民将军作为中国共产党委派在东北抗日联军的高级指战员,始终是抗联名将杨靖宇将军的副手,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,又独自扛起来抗联第一路军的大旗来,终因身体状况不好,被敌人包围,突围而牺牲,享年才32岁,始终被我们吉林人怀念至今~

历史上有没有真正做到“马革裹尸还”的军人?有哪些人

马革裹尸还的军人,多了去了吧。

每一场战争,都会死人,可能在史书上,仅仅是寥寥数字,可是其背后,是多少家庭的身穿缟素?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,在史书上了了数句,勾勒出一代名将的无上荣耀,可是这背后,是多少士兵的马革裹尸,是多少军卒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,永远也回不来了。

名留青史何其难?更多的人死了也就死了,只不过是在史书上描绘的是一场战争,阵亡多少人的那个数字,增加一个而已。

所以才会有宁为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这样的话流传于世。

身逢乱世,是心怀野心之辈的大幸,但是于天下人而言,则就是大大的悲苦了。

身为后人,翻看史书,我们会去崇敬霍去病的漠北之战,会醉心于一代冠军侯爷23岁便能封狼居胥,甚至还要赞叹一生大丈夫生当如此!我们可能也会去佩服曹操一介枭雄,官渡之战以多胜少名扬天下,真可谓是豪气干云。

可是,那些身为马前卒的士兵们呢?

死了也就死了,马革裹尸可能都没有,随着一场大火,消失的干干净净,他们的家人,也只能被通知一句她们的儿子或者父亲又或者丈夫,永远也回不来了。

当然,马革裹尸的将军,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,但是比起来历史上的那些马革裹尸的士兵,又算得上什么呢?

生在太平时代的我们,哪能体会到乱世之悲苦?也只能在史书里体味着那了了几字背后的细思极恐吧。

以上。

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做为军人,战士这是最高的殊荣。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出征归来,平陵人孟冀与好友一同祝贺马援,马援对此不以为然,说:匈奴与乌桓仍袭扰北地,国家外祸未消,壮士应死于边地战场,用马革裹尸而葬,,怎能安心享受儿女的侍奉,而老死于床榻之上,孟冀赞之,真壮士也。

建武二十四年,今湖南武陵地区的五溪蛮叛乱,马援再次披甲上阵,时年已62岁高龄。也是这位百战老将的最后一次出征。由于气候炎热,水势险要汉军遭遇挫折,兵士病死者日多,马援自已也染重病,病死于五溪蛮前线,践行了自已马革裹尸还的夙愿。马援坚毅豪迈的情怀,保家卫国的尚武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,无数后人在保家卫国的征途中践行着马革裹尸还的壮志,马援威武。

到此,大家对辟谣深山藏日军墓碑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辟谣深山藏日军墓碑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